为什么在瑜伽体式中,要抬起脚跟?

#女性姿态美怎样体现#

你是否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美照?

仔细观察她的脚,你会发现,她的脚跟踮起,好像穿上高跟鞋一样,这个动作让她看起来如此优雅。

如果你熟悉瑜伽,也许很快会想到,有的瑜伽动作是需要我们踮起脚跟的,例如在女神式中抬起脚跟,或者在四柱支撑时脚跟抬起,以及在单腿下犬时,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落地那条腿的脚跟。

为什么在体式中要抬起脚跟呢?

抬起脚跟能教会我们什么?

在芭蕾舞里,抬起脚跟能让舞者看起来优雅,呈现出美丽的线条,毕竟芭蕾是一门艺术形式。其实从某种角度看,瑜伽和芭蕾有共通之处,它们都强调有意识地动作,尽管瑜伽的目标不是用身体创造一种外观,而是去体验一种觉知。

其实,在瑜伽的各种姿势中抬起脚后跟具有实际的功能与作用。在体式中做一个抬脚跟的变化,这个过程能带给我们一种不同的体验。

1. 揭示肌肉的失衡

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顺位’。在体式中,你的脑海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我的腿在正确的位置上吗?”或者“我这样扭转得对吗?”当我们有意识地踮起脚跟,会微妙地打破当下身体的稳定,这个过程会让我们的思维转向更精细的方面,例如“我的脚趾现在在做什么?”或者“在这个动作里,我的重心应该往哪里移动?”

身体上出现的许多肌肉骨骼失衡都可以追溯到脚上。所有一切都是相关联的。脚部的根基十分重要。抬起脚跟不仅需要用到脚和脚踝的肌肉,还需要许多腿部的肌肉群给予支撑。当我们的脚后跟牢牢踩在地面上时,留意是小腿、股四头肌臀大肌还是核心肌群在发力,当我们抬起脚后跟时,去感觉是哪部分的肌肉用力跟多一些。这个感知的练习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肌肉可能比较弱,哪些部分需要加强练习。

2. 踮脚跟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当我们闭上眼睛做某个动作,或者抬起脚跟试着保持平衡,我们的本体感觉被激活。在抬起脚跟的一瞬间,我们会对重心高度关注,因为这个动作不是我们所习惯的,当我们能更好地控制脚的重心转移,就能更好地控制其他姿势。

例如,新手瑜伽朋友们在练习站立前屈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常见的倾向,那就是在前屈的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脚跟,这会导致不知不觉中将臀部移向垫子的后方,而这会导致股四头肌懒散,也会过度拉伸腿筋与骨骼的连接处。

在前屈中抬起脚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拉伸腿筋的方法更安全,在没有了脚跟作为锚定支撑点,大腿需要更努力地保持平衡,将重心保持在脚的中心位置。

还有一种练习是通过瑜伽砖来进行,在脚的内外侧各放一块高度适中的瑜伽砖,固定脚的位置,然后从这里开始抬脚跟和放脚跟,留意我们的脚会触碰到左边还是右边的瑜伽砖,就能知道自己在走路时是否习惯于向内还是向外运动脚踝。

3. 提升平衡力

用前脚掌保持平衡比较困难的原因很简单:我们试图在更小的表面积上稳定自己。抬脚跟的好处在于,它可以通过增强肌肉来提升平衡能力,这也是我们优雅老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身体的肌肉量。

当然,光靠肌肉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提高平衡感以控制身体的本体感觉,这需要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的参与。有时,大脑会在处理熟悉事物时变得懒惰,因此,它需要一点创新来建立新的神经回路,以支持随着时间推移来持续改善平衡力。所以,在熟悉的动作中增加一个抬脚跟的动作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4. 强化专注力

虽然瑜伽的原则之一是去觉知,但我们很容易随着对动作的熟悉而变得‘安逸’,专注力也会随之变弱。抬起脚跟的动作能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已经练习过几百次的同一个体式上。

有了一心一意的专注,正念的练习就变得可能。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瑜伽是一种让自己发现自我的练习,因此,当我们在体式中做抬起脚跟的尝试,也许会留意到一些东西,对这些被观察到的东西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要急于自我诊断,在做不同尝试时,有时会成功,有时会失败,有时会顺利,有时被阻碍,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看到它们,不去给它们贴标签,接纳一切就好。

试试在这几个动作中抬起脚跟吧

骆驼式Ustrasana

花环式Malasana

猫式

低功步Anjaneyasana

轮式Urdhva Dhanurasana

幻椅Utkatasana

战士二式Virabhadrasan II

桥式Setu Bandha Sarvangasana

猜你喜欢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