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工觉得文书难?论如何提升文书写作效率

#360行闪光时刻#

说到写文书,很多社工就开始头疼,新手社工头疼怎么写文书,老手社工头疼如何提升写文书的效率。

再来,就是怕评估的时候,专家总是爱挑专业文书的毛病。

文书拖延也成了众多社工的“习惯”,多少社工是活动开完后再找时间写文书,甚者更是拖到评估前,拼命加班补文书。

于是有社工埋怨: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写文书上面,把服务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啊。

于是有机构开始简化文书格式模板,尽可能让社工写文书更便利,更关注于实际服务上。

最后发现,无论如何简化,社工依然拖延文书,依然觉得文书太多了。

再来聊文书的效率问题,有工作员提及:我学历不高啊,写作能力弱啊,文字表达太差了,有时候就是不会表达怎么办。

我听后直摇头,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文书撰写从来都不是文字游戏,而是逻辑能力。

写作表达,只要你有个初中学历就够了。

真正阻碍我们提升撰写文书效率的,并不是文字功底的强弱,而是服务逻辑和信息多寡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谈谈,如何提升社工写文书的效率,如何更高效地撰写各种专业文书,这事儿并不复杂。

【一】文书的意义:服务的佐证和逻辑的强化

写文书之前,我们要先理解一点:文书有何重要,为什么社工总是要谈文书,不得不写文书?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从实际服务的意义来讲,社工的文书首先是服务的认证。

将我们的服务记录呈现给购买方或评估专家查看,作为服务过程和成效的佐证。

评估专家会通过服务文书评定整个项目的专业性,部分购买方则对社工的文书专业性会有所要求。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认真写好服务文书对社工个人的专业提升至关重要。

因为文书本身就是专业逻辑的提炼和经验的总结积累,锻炼文书就是强化专业服务的逻辑。

倘若你刚进入社工行业,对所谓的“专业性”不太理解,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开展服务,就更需要从文书开始练起。

所有文书的框架,都是自上而下的服务思路,顺着这个思路顺序,就在教你如何设计一次专业的服务行动。

比如你写一份活动计划书,那么:

  • 背景就是在梳理“为什么要开这个活动”,
  • 目的目标就是在梳理“活动要达到什么效果”,
  • 活动内容就是在梳理“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更好达成目标,吸引服务对象参与投入进来”。

从上到下,层层递进。

活动总结的框架亦如是,写总结,就是经验复盘的过程,学会把有用的经验提炼出来,并进行自我反思,做过的事才会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

这就如升级打怪,每搞定一份文书,你对服务的理解就多了一份经验。当你发育起来,再打这个怪就变得很容易,剩下只是量的问题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社工倘若工作多年在专业成长上很慢,多半是经常敷衍对待服务文书的。

那就算我们发育起来了,有时候社工要处理文书的量就是太多了,让人心烦。

我们也知道要提升效率,但有时候就是慢,这个要怎么破?

意识到位,剩下的无非就是方法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提升文书写作效率的方法。

【二】影响文书效率的因素:写作架构和信息,文字表达

1、写作架构的梳理

刚开始写文书的新手,往往有种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这时只要有份可以参考的文书,思路就会相对清晰很多,开始模仿其写法。

工作经验多的社工通常也有些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写文书最难的,其实就是刚开始那段时间,后面写多了,就顺手了,写起来也快了。

这两种情况背后的原理,就在于写作框架的书写问题。

一开始不知道从何下手,是因为不知道写这种类型的服务文书,它的写作框架大概是怎么样的,应该写什么内容。

如果有个样本作为参考,我们就能大概看到它的框架,就有思路了。

写多了就顺手,是因为写作的框架开始固定了,不用再思索太多,直接顺着熟悉的框架写下去。

所以我们写服务文书,先要去了解所谓专业的写作架构是怎么样的,熟悉它并形成自己习惯的框架,动笔的时候效率就会高很多。

服务文书的写作框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逻辑的梳理

每个机构都有文书的模板,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逻辑结构。

如活动策划书,都是:背景—目的—分目标—内容—预算这些核心结构,在此基础上增多减少。

根据每份文书的逻辑结构,先把服务思路梳理清楚,再来写就会快速。

比如主管安排你搞一个儿童手工活动,那你就得先梳理儿童的背景需求,再是目的目标,才是内容,自上而下去梳理。

你把整体的逻辑梳理清楚了,再动笔就会快,否则写背景要么就会很难落笔,要么就会写得很敷衍。

如只是写手工活动有什么好处,因为某个节日到了所以要搞活动这种体现不了需求的内容。

第二是框架的确定

整体逻辑梳理清楚,接下来就是明确每个结构的写作框架。

如背景的写作架构,即它需要包含什么信息内容,最高效的写作方式是将每个结构都进行公式化。

仍以背景为例子,我通常会将背景公式化为:

社区/服务对象的现状+需求分析+目的意义,背景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出服务对象的需求。

那目的,分目标依然都可以公式化,如目的总结用一句话的公式:

群体目的(打造儿童行为学习平台)+需求目标(改善儿童的不良行为)+宏观意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自身不懂得如何公式化,我们可以去参考比较专业的服务文书,它们每一个结构点的主要构成是怎么样的,提炼大概的公式,并模拟其写法。

主要你把逻辑梳理清楚,再加上将每个结构点都公式化后,不管写什么服务文书,思路就会很快速,剩下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整合问题。

2、信息的整合理解

逻辑和框架公式化后,我们就要找到对应的信息并录入。

如“社区/服务对象的现状”,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样的,直接写进去。

下一步再做针对性的“需求分析”,最后根据需求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背景就完成了。

新手的问题可能在于:

第一,不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

最简单,找项目方案,找需求调研,找社区基本信息,问主管问同事,或者搜索资料。

第二,不懂如何整合信息。

需求报告里面反馈儿童的需求信息有很多,社区反馈的问题信息也很多,全部写进去就太满了,主管提到的想法也很多,究竟从哪里入手呢。

所谓的信息整合,其实就是信息的聚焦总结,抓住关键点

一场活动,一个小组,不可能满足很多问题需求,我们主要筛选当下的主要关注点,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做个总结便可以。

这一步,其实就两个方法,缺失信息的时候,就想办法搜索信息,这通常是新手阶段的问题。

信息太多的时候,就提炼总结信息,这通常的资深社工可能存在的问题。

3、文字表达的提炼

最后来聊聊文字表达,社工的服务文书从来不存在“文化水平太差,写不了”这个问题,基本只要初中学历以上,你就能用文字描述想要表达的信息。

但确实可能存在一种情况,会影响文书书写的效率。

就像常有社工吐槽的“我知道这个意思,但有时候我就是不会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文字表达的局限性。

文字表达的高效,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复杂的意思,要做到这点,就得有大量的阅读,以及长期累积的写作习惯。

你在阅读不同人的作品时,你有时候会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子表达啊”“同一个意思,还有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扩展你对文字表达的可能性。

你在持续写作的过程中,你也会精炼自己的文字表达,慢慢把把没必要的“形容词”“主观感受”缩减掉,提升写作的效率。

所以当阅读的服务文书,写的服务文书足够多,你慢慢就会变得精炼。

同样,有时候也会变得“麻木”,不再思考,这是最需要警惕的。

社工可以偶尔偷懒,但绝不能失去对服务的思考。

文书的写作,就是将思考刻入“骨子”里,融入日常工作的习惯,绝不能太敷衍应对。

以上这些就会文书写作的一些原理思考,根据这些方法,社工要做的是根据每家机构不同的文书套表,将这些方法原理套进去,就能提升文书书写的效率。

猜你喜欢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