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出现“圈养”现象,70%学生课间留在教室,原因很现实

学习节奏向来应提倡张弛有度,懂得休息的学生,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历年高考学霸总结道,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学习时间的长短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该玩就玩,该休息就休息,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眼下不少中小学的学生,玩也玩不好,休息时间严重不足,一上课就困得睁不开眼睛。老师上课讲的考试重点和解题方法都错过了,课后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补课,着实得不偿失。

中小学校园出现“圈养”现象,70%学生课间留在教室

正常来说,中小学生一堂课40分钟,两节课之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去卫生间,或者到操场上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困意,学生也可以适当小憩,为下节课养精蓄锐。

除了课间10分钟以外,还有午休和课间操、眼保健操供学生休息。毕竟每天课表上最少有8堂课,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对学生的身心发育都不利。充分利用好课间休息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有必要。

不过有些中小学老师上课压堂现象比较普遍,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还要布置作业,或者把没讲完的知识点讲完。别看只是占用几分钟时间,很有可能老师下课时,课间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学生根本没时间到操场上运动,连上厕所时间都很紧张。

个别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根本不让学生下课出教室,除了上厕所都要留在教室里,导致有些学生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上厕所来不及回来,下节课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

有家长吐槽,这种上课模式如同“圈养”,课间休息时,70%的学生仍旧留在教室内,甚至除了接水以外,不能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校园里十分安静,毫无生机。老师倒是不用维持纪律了,可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保证?

“圈养现象”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中小学校园里的“圈养”现象由来已久,白岩松就曾呼吁大家关注“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部分地区已经略有成效,要求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堂,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可是落实效果并不理想。

尤其是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以来,学生们在校时间再次增加2小时以上。家长担心学生长时间久坐和精神压抑,会不利于身心发育。除了体育课恢复以外,课间10分钟的休息质量也非常关键。

中小学生除了有升学压力,还有身体发育的任务。长时间久坐学习,对视力、体质、体重都有极大伤害。美育中考落地后,这类学生就更加吃亏了,影响中考分流的同时,可能以后高考还会受到专业限制,连报考军校警校的机会也没有了,成绩再好也是枉然。

学校之所以出现“圈养”现象,不是老师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而是怕学生玩耍的同时,有安全隐患。校领导和班主任,自然是想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恨不得学生从上学到放学,中间近10个小时,学生都老老实实的在座位上安静学习。

学校的纪律也可以理解,毕竟学生活动越多,越容易出安全事故,老师担不起责任。可是学生正是爱玩爱动的年纪,需要释放天性。“圈养”背后的原因很现实,可以理解却不应该被提倡,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为啥学校老师胆子越来越小?

有家长觉得现在老师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什么责任都不敢承担,有任何大事小情都直接叫家长,把学生领回家教育好再上学。若家长都承担了教育责任,那学校岂不是成了托育机构?

事实证明,不是现在的老师没有责任心,也不是老师胆子越来越小,而是当下的教育环境不同往昔。十多年前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敢放手管教,现在却不敢了。别说是拿戒尺打手板,就是批评语气重了,或者忽视了某位学生的感受,家长都能直接举报到教育局。

若是学生在学校受伤了、衣服脏了,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家长都能脑补出一部校园霸凌情节,让老师百口莫辩。真实情况可能就是课间玩耍不小心磕了碰了,却要班主任老师负责任。如此一来,学校很难鼓励学生课间随意玩耍,最终吃苦的还是学生。

想要缓解“圈养”现象,除了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以外,还要分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角色和教育任务,不能责任混淆,互相推脱。学校需要增强安全教育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用纪律约束他们的天性。家长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要过于玻璃心。

今日话题:大家身边存在校园“圈养”现象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育听我说#

猜你喜欢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