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丨青黛
编辑丨后宫冷婶儿
乾隆的25个内廷主位!是有一些共同点在的!
细看乾隆的后宫,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乾隆后宫的妃嫔很多,而且位份都很高。
乾隆一朝,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妃,六位嫔,嫔以上的后宫主位达到了二十五位。
然而乾隆后宫有名分的妃子一共是45位,这意味着有内廷主位的妃子达到了一半以上。但仔细查看这些妃子的身世却发现,这些妃嫔中的大部分家世都很低。
为啥乾隆的后宫会是这种情况呢?这些女人的后宫生存法则又是怎么让她们爬上来的呢?
谁是乾隆后宫家族地位最高的女子?答案一定是富察皇后。
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她是满洲镶黄旗贵族,正宗的上三旗出身。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弟弟富察·傅恒是一等忠勇公。
这样的家世让她16岁,就成了还是宝亲王弘历的原配,并很快生下了两女一子,只是长女不幸早早夭折。
八年后,乾隆登基,她顺理成章成为皇后。后来嫡长子病逝后,她又生下了一个嫡子。
三个孩子的相继离世,让她悲痛万分,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逝。作为乾隆的原配,她和乾隆的感情很深。
这就是富察皇后的后宫生存法则,她和乾隆打感情牌。她死后,乾隆一生都在怀念她。
孝贤纯皇后死后,娴妃那拉氏被封为贵妃,代行皇后职权。
那拉氏虽同样出自满洲镶黄旗贵族,但是她的父亲纳布尔只是一个佐领,其他族人也没有重要的职务在身。两年后,那拉氏成为继后。
其后多年,那拉氏虽不是盛宠,但是总体来说还不错,她三年生下三胎,二子一女,只是不幸的,小儿子和女儿没有存活,只留下一个儿子。
乾隆三十年,南巡期间,那拉氏和乾隆闹翻,最后皇后自行断发,触怒乾隆,连夜将其送往京城,幽禁翊坤宫,至死不许出宫,并收回所有册封的册宝,形同废后。
她的儿子也一同遭遇了乾隆的冷暴力。
如果那拉氏有一个好一点的母家,或许她的遭遇要好一点,乾隆在处置她的时候,可能还会有所忌惮!
第三位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她出身汉人,是正黄旗管领下人,算是包衣奴才出身。她的家世可以说算是乾隆后宫排倒数的。
想当年也是从宫女上位的。她能当上皇后,全是因为她生对了儿子。作为乾隆后宫的生育达人,她一共生育了四子二女。
虽然早早病死,但是孝贤纯皇后因为出身最好,生前得到的待遇和死后的殊荣都是最高的,这是后宫生存法则中,最吃香的一点,也是出身不太好这一点,让“如懿”的后位非常不稳固!
为什么舒妃能跳过皇贵妃卫嬿婉,去执行皇后的权利?
乾隆三十一年,那拉氏皇后怒断长发,中宫形同虚设,乾隆给了舒妃莫大的荣耀,让她越过了令皇贵妃,代替皇后行亲蚕礼。
为啥乾隆这么做呢?是看不起卫嬿婉吗?因为排在她上面的高管出身太寒酸,皇贵妃是奴才出身。咱们看看这是谁?
除了三位皇后,乾隆的后宫还有五位皇贵妃和五位贵妃。这在清朝后宫是很少见的。尤其是皇贵妃,位同副后,是不能随便册封的。
乾隆后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贵妃呢?
乾隆是一位多情的天子,他宠爱妃子的方式就是晋位。
这五位皇贵妃,第一位哲悯皇贵妃嘎哈里富察氏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一位包衣出身,她生前只是一位格格,生下皇长子后去世,最后追封为皇贵妃,得以陪葬裕陵。
第二位慧贤皇贵妃高氏,是包衣出身,但是她有个好父亲。
她的父亲高斌是治水奇才,得乾隆重用。高氏很得宠,不过没有子嗣,临死前被封为皇贵妃,最后陪葬裕陵。
第三位淑嘉皇贵妃金氏,她也是包衣出身,但是她生育了四个儿子,临死之前被封为皇贵妃,陪葬裕陵。
第四位纯惠皇贵妃苏氏,她是汉人出身,入宫后很受宠,生下二子一女,还养育了大阿哥,最后被封为皇贵妃。
第五位庆恭皇贵妃陆氏,她是因为抚养了嘉庆,被追封,说起来和乾隆没啥关系。
乾隆还有五位贵妃,她们分别是出身满洲镶黄旗贵族忻贵妃戴佳氏、出身蒙军旗包衣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出身满洲镶蓝旗贵族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出身蒙军旗包衣颖贵妃巴林氏和出身汉人平民婉贵妃陈氏。
其中出身较高的戴佳氏和伊尔根觉罗氏很早就去世了。而巴林氏和陈氏是嘉庆登基后受封的,实际上和乾隆朝关系不大。
从这些皇贵妃和贵妃的的受封情况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大部分人只是承担了一个虚名,是乾隆彰显自己深情的标志。位同副后的皇贵妃,实际上没有发挥任何实质上的作用。
唯一一个有实权的皇贵妃,只有后来被追封为皇后的令懿皇贵妃,她当皇贵妃的十年,真正代行了皇后的职责。
不过即便是她,也因为身份低下,不能主持亲蚕礼,只能有出身高贵的舒妃来主持亲蚕礼。
那乾隆末期,后宫的架构是什么样的呢?
魏嬿婉这个皇贵妃为什么不配主持亲蚕礼?
都知道一年一度的亲蚕礼都是由皇后主持的。
自从乾隆三十年,继后断发之后,后宫没有皇后了,那这亲蚕礼该谁来主持呢?按理说应该顺位到皇贵妃,也就是魏嬿婉的原型令皇贵妃。
但是她却没有这个资格,只能让顺妃来代替主持。
这是咋回事呢?咱们看看乾隆后宫的妃位排位是怎么个情况。
乾隆的后宫当时还有七妃和六嫔。七妃中舒妃叶赫那拉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贵族,顺妃出身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贵族,他们两个人是出身最高的。
令皇贵妃受到出身的影响,即便是已经位同副后,也没办法主持这种大型活动,这也是后来顺妃能接替舒妃主持亲蚕礼的原因。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和容妃和卓氏是联姻来的。
惇妃汪氏和芳妃陈氏,一个是包衣,一个汉人平民。而晋妃富察氏虽是出身镶黄族的贵族,但是她是嘉庆选给乾隆,是道光朝追封的。
而六嫔除了诚嫔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贵族出身,其他的怡嫔柏氏和恭嫔林氏是都是汉人平民出身,恂嫔霍硕特氏和慎嫔拜尔果斯氏都是联姻来的,仪嫔黄氏是包衣出身,还是死后追封的。
从乾隆后宫内廷的二十五个主位可以看到,这些人有出身贵族,家族有爵位和重臣的,有出身普通贵族,还有联姻而来,更多的是来自包衣家族的,还有不少是汉人平民出身的。
一般来说,帝王选择出身高贵的女子进宫,是为了笼络大臣,让自己的政权更加巩固。但是作为盛世之君的乾隆,他已经不需要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更多地选择那些貌美的女子。
因此很多出身低的汉人女子,都有了进宫的机会。在不影响自己名声的情况下,乾隆还给了他们高位和荣宠。
纯妃和炩皇贵妃就是很好的例子。
到了乾隆后期,出身包衣的魏佳氏甚至成了后宫位份最高的人。但是为了皇家脸面,乾隆并没有册封她为后。
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生前得到了乾隆的宠爱,死后也得到了乾隆的追封,家族也因她们获得了荣宠。但是也有人,为此蹉跎一生,后宫成为他们一生的枷锁。
这些人中,有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获得了和乾隆一起埋葬裕陵的机会。最遗憾的是纯惠皇贵妃,因为没有位置了,所以失去了陪葬的机会。
不过,作为弥补,乾隆给她修了单独的陵墓,让她做了妃园寝的主人,这是所有的后妃独一份的待遇。
最悲惨的莫过于继后那拉氏,突然断发,触怒帝王,被抹去一切历史痕迹,死无葬身之地,最后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墓之中。
一代皇后沦为妃子的陪葬,不得不说,乾隆的心,实在是太狠了。